上中下游剖析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资本版图
上、中、下游剖析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资本版图
IDC报告称: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将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,这是2013年的3倍,从现在到2018年,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产生78.4%的复合年增长率,最终在2018年达到1.119亿的世界运载量。从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可穿戴市场都充满信心,也必将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。
笔者认为,可穿戴设备从专业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应用,即让专业人士在特定场景使用的设备成为大众电子消费品,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革命。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无疑是可穿戴设备革命的代表产品,预期中可能在今年出现的iWatch则会迎合更多的市场需求。当然Google和苹果还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一决雌雄:前者有很强的数据服务,后者有很强的产品雕琢能力。
Google和苹果都专注产业链下游设备,满足的是消费级市场需求,而英特尔则在布局整个产业链,从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终端设备,都有因特尔匆忙的身影,看看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交出的成绩单:收购智能手表厂商BasisScience、推可穿戴专用智能芯片Edison、启动英特尔可穿戴创想挑战赛、投资智能眼镜厂商Recon。巨头依旧竞争激烈,包括三星、微软等,但Google、苹果、英特尔各有杀手锏。
另一方面,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上,大小厂商也各有各的机会。
1、上游
从产业链角度分析,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、柔性概念元件、电池,核心是传感器,据申银万国的相关研报中称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,是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核心。的确如此,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
由于上市公司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相对垄断,国内上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相对不活跃,根据公开数据统计,总共发生8起投资事件,基本发生在2013年,最大投资来自星星科技8亿收购触摸屏厂商Toptouch,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高速发展,上游产业也会出现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。
(资料图)
123
- 上一页 央视曝满座网等团购网站监管缺位
- 下一页 华灿光电谈MiniLED芯片新进展
-
幸福快乐奥尼尔发出终极问为什么GOAT必须只能是依依不舍
2015.12.16 -
无线可穿戴产品致胜设计六大策略
2015.12.16 -
上中下游剖析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资本版图
2015.12.16 -
一卡通拥抱互联网移动支付催生应用创新
2015.12.16